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禁售?
“面对技术封锁”这个命题太大了,就禁售案本身而言其实没有什么好应对的,中国可以做的其实很有限。 美国这次行动遵循的是国际法的准则,是符合规定的,应该算是合理举动吧(就算你不认可美方的理由,但法律上美方确实说的过去),所以从法律层面讲中国是没法质疑的,你可以说美国不道德,但是不能否认其合法性。
中国可以谴责,可以抗议,甚至可以闹一闹要求美方面子上下下不来台(比如给点压力让华为撤诉之类),但是这些对实质问题都不会有太大影响——美方向来是以事实为依据,你闹腾再凶也不会因为政治原因改变既定判决。 从另一个角度说,就算美国真的犯贱非要无理取闹,那中国也能把美国逼疯——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西方世界,如果连这点韧性都没有那就真的别混了。
中国可以放弃华为的芯片研发转而全力投入国产替代,就算短时间内无法完全自给自足,那慢慢的磨总能磨死对方——“坚持就是胜利”这句话永远都没错;也可以扶持其他企业的产业链,虽然速度会慢很多但是总归是有希望的——只要咬牙熬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光,曙光就在眼前。 当然,我们最终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美国的技术封锁,还有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,所以除了挺起腰杆正面应对外,我们的背后还要有脚踏实地的经济改革和制度提升,否则的话只能是一厢情愿的自我安慰罢了。
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“买美国货 雇美国人”行政令
实际上,特朗普上台以后一直在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。此次禁令中的具体条款并未明确表明禁止使用哪些中国部件、哪家中国企业,但如果真的对使用了中国部件的产品加以限制,那么将对中国相关行业产生不小的影响。
对整个手机产业而言,该禁令的威慑力超过实际威胁。目前中国手机生产商与美国的联系主要集中在销售层面,手机元器件采购主要来自中国、韩国、日本、台湾地区,其中向美国购买的比例并不高。因此该禁令对于手机等重要电子产品的冲击不大。
不过,该禁令可能影响中国在美投资,甚至影响美国投资者对中国相关产业的投资热情。禁令的长期影响在于可能减缓中美ICT(信息、通信和技术)产业融合的进程。此前,中国ICT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主要路径是通过海外直接投资进行垂直整合,而该禁令在一定时期内可能阻碍部分投资。
美国市场对中国来说并非战略要地,对美出口在中国整个手机出口中所占比例不到10%。而且,随着国产手机的崛起,其重要市场已逐步向印度、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转移。因此,该禁令对中国手机厂商的直接影响不大。不过,美国市场是国产手机厂商走向全球、成为全球知名品牌过程中不得不涉足的市场。禁令将减缓国产手机厂商在美发展步伐。